解决方案

省级退役军人信息化建设方案思路

发布时间:2025-02-10 浏览数:183

 一、省级退役军人信息化总体思路

    通过统筹规划,以“互联网+退役军人服务”改革为牵引,按照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互联畅通的要求,构建新型退役军人服务模式,有效保障退役军人多样化服务需求,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服务。

(一)推进退役军人资源数字化

    围绕退役军人入伍、服役、退役、就业、优待全过程,整合各业务管理服务数据资源,推进全省退役军人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构建退役军人数据资源管理中心,并通过挖掘运算和分析,建立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的数据分析模型,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二)推进退役军人管理一体化

    通过梳理核心业务,建立业务协同模型,打破条块分割、单部门内循环模式,统筹推动部门以及部门间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业务协同,使服务管理方式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在改革创新中持续提升退役军人工作的质量效率。

(三)推进退役军人服务网络化

    以政务外网为主干网,与互联网形成互联互通,以退役军人为服务对象,构建覆盖退役军人入伍、服役、退役、就业、优待五个阶段的业务应用体系;通过窗口、政务服务网、微信小程序、自助一体机等服务渠道为退役军人打造业务全面覆盖、需求主动感知、服务精准精细的智慧化服务网。

(四)推进退役军人决策智慧化

    基于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数据,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GIS等技术,绘制退役军人决策一张图,实现全省退役军人入伍、服役、退役、就业、优待的各阶段数据空间网格化、数字化展示,为领导挂图作战和精准决策提供有效抓手。

二、省级退役军人信息化总体设计

    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可以通过XX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窗口、自助业务一体机、微信小程序进行业务的申请、政策查询、信访登记、结果查询,实现一窗三端的业务申请登记和办理,市、县、乡三级退役军人部门可以通过退役军人综合业务办理平台实现上下协同、逐级流转、一网通办的业务目标。

(一)建设本地化的退役军人数据库

    建设XX市退役军人综合数据库,其中包括退役军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各类业务数据库的建设,主要是对包括退役士兵、转业干部、优抚对象、军休干部等各类退役军人相关的信息进行入库,涵盖退役军人从移交安置到组织关系转接、养老医疗保障落实、就业创业培训、军人权益维护、临时困难救助等各个阶段信息的汇聚、管理、应用和共享,最终实现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互联网+退役军人对外服务平台

    建立互联网(Web)、微信小程序和自助业务一体机(触摸屏)三类办事服务渠道实现网络流转、一网受理,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可以通过这些服务渠道进行身份的认证、诉求登记、培训报名、岗位搜索、社会化优待、志愿者服务、荣誉宣传、政策查询、英烈纪念等业务的申请办理、评价、事项办理进度查询、优抚优待金发放记录查询等功能,从而为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及其他公众人群提供个性化、贴心的信息服务。

(三)退役军人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建设市级退役军人事务业务应用平台,业务涵盖退役军人的移交安置、创业就业培训、权益维护保障、军休业务管理、优待对象年度核验管理等业务,打通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对各个业务系统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纵向实现省、市、县、乡(镇)四级之间的业务协同,横向实现市局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作,以及与公安、医保、社保、民政等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数据开放。

(四)退役军人数据可视化平台

    建设市级退役军人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党员信息、优待金发放、养老医疗保障落实、就业创业培训、权益维护保障、临时困难救助等全业务过程的数据分析,挖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及监管存在的难点及痛点,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化的辅助决策工具,同时为事务局制定退役军人相关政策和服务提供数据依据。

(五)退役军人业务支撑平台

    建设市级退役军人基础支撑平台,其中包括数据支撑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
    数据支撑平台一方面实现对接外部单位的数据,将相关单位的数据采集、整理、存储到平台的综合信息库中;另一方面按照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数据治理服务要求,将存储在综合信息库中的数据,按照统一标准规范、编码体系,实时或定期向相关单位发布数据资源。
    应用支撑平台主要实现统一的机构管理、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权限管理、统一的内容管理和统一的消息管理。

三、省级退役军人信息化建设进度规划

第一阶段(2023年)

(一)建设目标

    通过业务系统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有效利用各类政务信息资源,加大系统整合力度,推动业务流程再造,面向内部工作人员及各级领导,搭建退役军人事务综和协同管理平台。

(二)建设内容

1.退役军人综合信息库

    提供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个人信息档案管理功能,提供五个台账管理功能,包括思想政治(党员)教育台账管理、来访接待台账管理、帮扶援助台账管理、就业创业台账管理、走访慰问台账管理。

2.信息动态采集更新系统

    建设面向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信息采集系统,实现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等信息的动态采集和更新。

3.走访慰问系统

    进一步建立健全联系退役军人制度机制,加强与联系对象互动频次,与退役军人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丰富服务退役军人内容,加强上下贯通的信息反馈、工作指导和问题解决,常态化做好沟通联系、感情联络、心理疏导、思想引导、帮扶援助等工作,激发广大退役军人干事创业、安居乐业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广大退役军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荣誉感。

第二阶段(2024年)

(三)建设目标

    依靠技术创新带动服务创新,为退役军人打造业务全面覆盖、需求主动感知、服务精准精细的智慧化服务体系。面向退役军人提供网上(政务服务网)、掌上(小程序)、自助服务(自助一体机)、应用小程序等全业务多渠道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退役军人政务事项“一网通办”。

(四)省级退役军人信息化建设内容

1.退役军人政务服务中台

(1) 权益维护服务
    在市、区县事务局(服务中心)、街道(社区)、乡镇等范围内,实现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服务、审核、报批等流程管理,以及在系统内上下、左右、往返智能化转交办,并在系统内形成不可更改的转交办理轨迹,便于责任追究。
(2) 退役军人安置服务
    实现退役士兵、转业干部材料接收审核、安置途径选择、安置考试、选岗等全安置业务流程的电子化、自动化,全面掌握退役士兵、转业干部安置详细情况,切实做到动态管理、精准化服务。
同时实现军休人员信息管理、军休服务机构管理、军休人员工资发放、工资调整、住房补贴挂账与发放、慰问金发放、补发工资、军休人员银行账户管理、丧葬金及遗属补助发放、一次性抚恤金发放、特殊抚恤金发放等。
(3) 自主择业退役军人管理
    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证等识别方式进行身份认证,完成自主择业退役军人年审认证。针对完成年审认证的自主择业退役军官,按月发放工资、缴纳医保费用并进行统一管理。
(4) 就业创业服务
    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台账,实行实名制管理,动态掌握就业创业情况。对接本地人才网网上招聘信息,针对有退役军人要求的岗位信息进行汇总编排,并根据退役军人学历、技能、求 职需求等信息主动推送相匹配的招聘岗位信息。根据退役军人创业情况,主动推送相匹配的税收减免、无偿资助等政策信息。
(5) 教育培训服务
    提供学习资料的在线预览、观看功能,包括视频、文档等资料形式。对接省内高校、技工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退役军人提供学历再提升相关信息查询和咨询的服务,以及职业技能培训报名渠道,提高退役军人就业素质和技能,增强内在就业竞争力。
(6) 优抚优待服务
    针对部分抚恤补助对象住院费用的医疗补助、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认定及老年生活补助、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建国后参战和参加核试验军队退役人员抚恤优待金、部分优抚对象临时性生活补助、部分优抚对象危房改造资金、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经费、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护理费、各类优抚补助对象、“三属”优待、烈士直系亲属异地祭扫差旅费和食宿费、烈士子女考生参加中考/高考优待等事项核定、认定管理以及资金发放管理。
(7) 褒扬纪念服务
    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建立纪念设施和烈士信息库,用心用情用力管护好、利用好烈士纪念设施,大力培育尊崇英烈的社会风尚。准确定位和把握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浓厚氛围。
(8) 法律咨询信息服务
    提供咨询律师简介、咨询电话、咨询工作时间、办公地址等律师咨询信息服务,以及什么是法律援助、申请法律援助需要哪些条件、申请法律援助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法援申请的流程等法律援助指南,以及法律援助中心地址、工作时间、工作电话等法律援助信息服务。

2.退役军人业务网上办

    开设政务服务网退役军人服务专区,并基于退役军人政务服务中台的服务能力输出,面向退役军人提供退役军人安置、自主择业退役军人认证、优抚优待及法律咨询等服务。

3.退役军人业务掌上办

    开设“微信小程序”退役军人服务专区,并基于退役军人政务服务中台的服务能力输出,面向退役军人提供退役军人安置、自主择业退役军人认证、优抚优待及法律咨询等服务。

4.退役军人业务自助办

    在所有县区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服务点配置智能自助终端;基于退役军人政务服务中台的服务能力输出,面向退役军人提供业务咨询、退役军人安置、自主择业退役军人认证、优抚优待及法律咨询、信息查询、办事指南、股室分布图、法律政策、温馨提示、重要的通知公告、宣传视频等服务。

5.微信服务小程序

    单独开发退役军人服务小程序,基于退役军人政务服务中台的服务能力输出,面向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创业、教育培训、法律咨询、优待服务、志愿者服务、荣誉宣传、帮扶救助等服务。

第三阶段(2024年)

(五)省级退役军人信息化建设目标

    推进省、市、县、乡镇、村各级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加强大数据支持科学决策。从管理、技术、用户这三个维度入手,结合我省退役军人工作的实际情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数据分析决策驾驶舱,形成与每一位退役军人的纵向连接,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服务。

(六)建设内容

1.数据共享交换

    对接人社、医保、大数据局、公安、民政等相关单位系统,实现社保参保、医保参保、兵源信息、退役军人落户、退役军人婚姻状况等数据互联互通。

2.数据资源管理

    对数据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标准体系,整合所掌握的数据资源并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对数据的管理水平;建立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机制,最大程度发挥数据的价值,提高对数据的利用水平;建立统一的安全机制,对数据资源进行统一安全管控,提高对数据的安全管理水平。包括数据标准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源管理、数据指标管理、数据血缘分析、数据质量检测、数据安全管理、数据隐私保护等功能。

3.数据挖掘运算

    基于退役军人各类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标注、数据建模和用户画像,为各类业务应用和数据能力输出提供数据支撑服务。

4.领导驾驶舱

    运用数据可视化与GIS技术,建退役军人一张图、入伍数据可视化专题、服役数据可视化专题、退役数据可视化专题、就业数据可视化专题、优待数据可视化专题、服务保障数据可视化专题及智能预警预测等,通过不同数据图层的展示与分析,为各级领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5.人工智能服务

    将知识能力与渠道服务相结合,运用大数据分析、AI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语音咨询、智能推荐、智能推送、智能匹配等服务。
留言咨询

提交

信息提交后,将有专人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