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全重点人群社会化服务机构全域动态管理体系的实施纲要
(目标:构建精准高效、响应迅捷的现代社会治理服务网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我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更好落实党的惠民政策,更好体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发〔2017〕1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7〕11号)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和2020年10月民政部召开的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要求,现就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建设框架
构建“1+4+N”全域服务体系:
1个中枢平台:社会化服务机构动态管理数据中心(集成数据归集、智能预警、资源调配功能)
4大核心领域: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社区治理机构
N类服务场景:按区域、人群、需求维度划分服务单元,实现网格化覆盖
二、重点领域机构建设与动态管理路径
(按人群需求分层施策,建立全周期管理闭环)
领域 |
核心任务 |
动态管理机制 |
快捷应用场景 |
1. 社会救助机构 |
• 建立“主动发现-快速审核-精准发放”救助链• 整合民政、医保、残联多源数据 |
►
困难家庭动态监测平台(月更新)►
救助资金流向实时追踪 |
手机端“一键申领”通道社区终端自助服务机 |
2. 养老服务机构 |
•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级网络• 推行养老机构等级评估与退出机制 |
►
长者能力动态评估系统►
护理资源智能匹配平台 |
智能终端紧急呼叫响应(15分钟可达)服务预约云端管理 |
3. 儿童关爱机构 |
• 建立“监测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保护链• 发展专业化社工驻点服务 |
►
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档案动态更新► 侵害事件智能风险预警模型 |
儿童福利APP(定位签到+需求反馈)家校社联动平台 |
4. 社区治理机构 |
• 推行“五社联动”模式(社区/社工/社会组织/慈善/志愿者)• 建立居民需求清单制 |
►
社区治理效能数字仪表盘►
矛盾纠纷分级响应图谱 |
“掌上社区”民主议事厅网格事件智能分派系统 |
三、全域机构动态管理核心技术支撑
1.
数据融合中枢
·
打通公安、人社、卫健等12个部门数据壁垒,建立重点人群特征标签库(如独居老人、残疾儿童、低保边缘户等)
·
开发智能需求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数据预测区域服务缺口,提前调配资源)
2.
全过程监管机制
A[机构准入备案] --> B(服务过程电子留痕)
B --> C{质量AI评估}
C -->|达标| D[星级激励]
C -->|未达标| E[黄牌预警→整改→退出]
3.
应急响应体系
·
设立三级风险响应阈值:
▶ 蓝色预警(社区自主处置)→ 黄色预警(街道协调)→ 红色预警(区级专班介入)
·
配置移动处置终端:现场信息采集→方案生成→资源调度一体化操作
四、快捷应用生态建设
应用层级 |
实现功能 |
典型载体 |
居民端 |
• 服务地图导航• 需求“点单式”提交• 服务评价反馈 |
微信小程序/城市服务APP |
机构端 |
• 资源智能匹配• 电子档案管理• 绩效自动核算 |
机构协同工作平台 |
政府监管端 |
• 全域资源热力图• 风险预警推送• 政策精准投放 |
社会治理“智慧大脑”指挥系统 |
五、实施保障体系
1.
制度规范
·
出台《重点人群服务机构动态管理办法》
·
制定服务质量国家标准(ISO认证衔接)
2.
资金保障
·
设立专项引导基金(财政投入+福彩公益金+社会资本PPP模式)
3.
人才建设
·
实施“社工人才倍增计划”(2025-2030年持证社工占比提升至45%)
4.
技术底座
·
部署边缘计算节点(保障偏远地区实时数据同步)
·
构建区块链存证体系(确保服务记录不可篡改)
六、预期成效:
➤ 重点人群服务覆盖率提升至98%
➤ 应急响应时效缩短至30分钟内
➤ 机构管理效能提升40%(通过流程再造与AI赋能)
➤ 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第三方评估)
此方案通过机构建设标准化、管理动态化、应用智能化三维联动,可构建响应迅速、服务精准、运行高效的社会化服务新生态,切实提升民生保障韧性。